基地介绍

中国科学院“信念·奉献· 西部情怀”党员主题教育基地

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
 

 

建设单位: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
基地特色: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,宣传西北研究院一代代科研人员围绕国家在西部以及寒区旱区冰川、冻土、沙漠、高原生态、大气、水土、盐湖资源、油气资源、地质等方向科学任务,满怀科技报国信念,扎根西部,在高寒、干旱、缺氧、贫瘠、高海拔等极端环境气候条件下,以野外科研为平台开展研究。集历史资料和实物、展板、科学家事迹声像资料、野外台站宣传视频等一体,展示在党领导下一代代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与科学精神,充分发挥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,接续传承牦牛精神、骆驼精神,树立“扎根西部、服务西部、开发西部”的西部情怀,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大西北。

典型科学家:施雅风、秦大河

施雅风1919.3.21-2011.2.11),地理学家、冰川学家。江苏海门人,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,获硕士学位。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中国冰川考察与研究事业的开拓者,中国冻土与泥石流考察研究的倡导、组织者,是我国冰川学的奠基人,推动了中国冰川物理、冰川水文、冰芯与环境、冰雪灾害、第四纪冰川等方面的研究,系统发展了冰川学理论,被誉为“中国现代冰川学之父”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,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,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、所长,地学部副主任,兰州分院副院长等职。著有《地理环境与冰川研究》,主编《中国冰川概论》《中国冰川与环境—现代、过去与未来》和《中国第四季冰川与环境变化》。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(1987),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(1997)。

秦大河(1947.1.4- ),地理学家。甘肃兰州人。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,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。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。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,构建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,创建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。多次参加、主持南极、北极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,曾徒步横穿南极大陆,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。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、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、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。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(IPCC)科学评估活动,主持《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》和《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》研究等,促进了我国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,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。获202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(IGU)最高荣誉奖“2021-2022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

活动方案:

1.参观党员主题教育基地,重温入党誓词

2.参观科技成果展厅,内含西北研究院各学科介绍、沙盘演示、老科学家和新时代科学家故事、精神板块等

3.观看《老科学家手稿展》,听取优秀科学家代表讲党课

4.  观看反映老中青科学家精神和先进事迹的视频作品

5.以展板、科学家事迹声像资料、野外台站宣传视频等进行情景式教学和科普学习

6.举办主题党日、联学联建等活动,现场交流心得体会

场馆面积:650m2

最大参观人数:50人(20人以内参观效果较好)

开放时间:每周周一至周五9:00-11:0015:00-17:00

预约方式:仅接受团队参观,须提前一周电话预约,预约电话:0931-8272972

基地网站:http://dw.nieer.ac.cn/jyjd.action

地      点: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科研7号楼  科技创新馆一楼